初試成績出來那天,我大學期間最好的朋友邱邱給我打電話,說考得很差,絕對進不了復試。慘兮兮地講完,看我半天沒反應,問我:“你怎么不安慰我?我很真誠地回答:“確實挺慘的,可是,你也沒好好復習啊!”她說:“可是我堅持去考試了啊!有個和我一起自習的人,考完第一科,下午沒去了,說回去爭分奪秒準備二戰了。”
用網上的流行語說,邱邱就屬于典型的考研氣氛組。考研氣氛組,顧名思義,為考研烘托氣氛的。
氣氛組還分廣義和狹義兩種。廣義是指所有沒考上的人,有個很傷人的別名叫“炮灰”。對普通人來說,“不努力一定不成功,但是努力了真不一定成功”,已經是成年人的世界里大家心知肚明的秘密。勤奮努力了整整一年甚至更多年,依然沒有成功上岸。
狹義就是像上文的名詞解釋說的那樣——看上去起早貪黑努力學習,其實三心二意,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的考研人。狹義的考研氣氛組讓人十分好奇:打工摸魚非常可以理解,畢竟是為他人做嫁衣裳;可是考研是為自己,為什么不走心呢?
那些自嘲考研氣氛組的選手,或是出了結果才發現氣氛組竟是我自己的年輕人,都在想什么?冒著得罪人沒朋友的風險,我采訪了幾個身邊活生生的考研氣氛組成員。
先從身邊人下手,我開始研究邱邱。距離2020年考研初試不到兩個月的時候,我才知道她要考研。“那你還天天出去玩?一到周末就逛街吃飯看電影抓娃娃做美甲擼貓自拍P圖發票圈在評論區積極互動?”
她委屈極了:“那我平時學習太累了,周末需要放松一下。”“那你是怎么做到在復習的時候秒回消息的?”我窮追不舍。然后,她!哭!了!
一邊哭一邊說:“我壓根就不想讀研!是我爸媽非讓我考研,說不考研找不到好工作!天天催我!”
破案了,考研氣氛組第一類,爸媽驅動型。指的是自身無考研的愿望,可惜爸媽比自己上進,在其催促下為了耳根清凈不情不愿做出考研的姿態。相比之下擁有佛系的爸媽就很幸福了,在目睹了我短短一個月里換了五個專業并最終放棄考研之后,我爸波瀾不驚地告訴我:管你怎么折騰,只要還在地球上就行。
事實上,被爸媽支配的考研不止是邱邱一個人的負擔。這代年輕人萬萬沒想到,上了大學之后還是繼續生活在被“別人家孩子”支配的恐懼之中。爸媽隔三岔五看似不經意地提起,誰誰誰家的孩子考研去了某985,順便問一下自己有什么打算;無數曾經的“別人家孩子”在考研面前,卑微得瑟瑟發抖。
爸媽驅動,又或許只是外界驅動大學生考研的一份子。在各種考研機構處心積慮營造出來的“不考研就是失敗”,以及同齡人紛紛考研的大環境下,越來越多臨近畢業的大學生害怕被讀了研的同齡人拍在沙灘上,只好被迫自愿選擇考研,無奈地被看不見的壓力卷著向前走。
另一個采訪對象坦誠地說,他考研只是想逃避進入社會。因為他不想實習,不想找工作,也不想讀研,但是在考研的幌子下,可以光明正大地躲到圖書館里,不去想其他亂七八糟令人焦慮的事情。
“可是有些事情早晚要面對啊,你可以在考研的庇佑下安逸幾個月,等成績出來了沒考上怎么辦?”他慘淡一笑:“到時候再說吧,能拖一天是一天。”暫且稱之為逃避型考研氣氛組選手吧。
有人逃避可恥但有用,還有人一腳踏進考研的大河卻始終在糾結該不該把腳拔出去。很多年輕人,漫長的備考過程是在無限的糾結中度過的——在痛不欲生告別了本科專業后,想要換一個專業,但是又猶豫不決,害怕再選錯一次。
選學校的時候就更糾結了,選好的,害怕努力了卻沒考上;選個沒那么好的,又不甘心。猶豫糾結之下,很難全身心投入考研的復習。最慘的,莫過于混合型考研氣氛組選手,具有以上兩種及以上的特征。其實歸根到底,絕大多數考研氣氛組的年輕人們的心態,四個字就概括了:沒想清楚。
不知道自己未來想做什么,面對的選項太多了。不是偷懶不努力,而是不確定目前做出的選擇值不值得自己孤注一擲的努力。我問過邱邱:“你高考那么拼,為什么考研不能再拼一次?”她說:“因為我不想了。等找到想拼的事情,再拼吧。”“如果我真的想做學術,那我會竭盡全力考研。問題就是,我不愿意為了一件不喜歡的事情付出所有的努力。”
這似乎已經算想得比較清楚的了——知道自己不喜歡,是為了某種利益而付出。能早早承認“再怎么逼我,我也不是那塊料”的年輕人,確實不多。就讀于某985文科院系的小羽,對讀研的蠢蠢欲動開始于一個老師說“研究生的工資比本科生多”。這位自詡百毒不侵的摸魚愛好者心動了,畢竟,誰能和錢過不去呢!心動終結于一個月后一篇五千字的課程論文,在差點沒把自己薅禿之后,她發現比起錢,還是頭發更珍貴。
所有這些“被迫成為考研氣氛組”的年輕人,讓人想起了八十年代的“潘曉討論”——1980年的一期《中國青年》發表了署名潘曉的來信,題目為《人生的路呵,怎么越走越窄》。信中流露出的彷徨、苦悶、迷惘和懷疑,道出了無數年輕人的心聲,引發了無數年輕人關于人生觀的一場大討論。
人生的路,怎么越走越窄?這是上個世紀無數年輕人的困惑,放在今天,這個困惑依然存在。每代年輕人都迷茫,不過迷茫的內容不一樣罷了。
如今的年輕人困于學歷焦慮,考研的很多并非真的想繼續讀書,而是害怕被同齡人甩在身后;工作的人很多也在大城市的繁華與小城市的安穩搖擺不定;更有在讀研與工作之間躊躇不決遲遲做不出決定的。那些說自己是考研氣氛組的年輕人,多多少少帶有幾分自嘲與無奈。說到底,誰想去給別人的成功烘托氣氛呢?
迷茫中的虛度時間是才最折磨人的。與其繼續做考研氣氛組,不如早早拿定主意,認準一條路。不管是熱愛學術還是僅僅為了提升學歷,既然決定了要考研,那就不要想那么多了。無盡的糾結與猶豫可以理解,卻根本于事無補。不管怎樣,總要先勇敢地邁出步子才好。
退一步講,沒考上也沒關系,讀研或是工作都是人生的新階段,未來都有無限可能性。知乎上有個帖子“那些考研失敗的人最后都怎么樣了”,很多人在下面分享自己考研失敗的故事。失敗了當然令人沮喪,但是換個角度想,這不也是一次特殊的閱歷嗎?
看完這個帖子下面的回答,那些考研失敗的人最后都怎么樣了?有人選擇二戰,有人參加工作,人生很長,沒有人會因為一次考研失敗而停滯不前。邱邱開始準備春招了。她說之前一想到考研失敗后爸媽的嘮叨,看到別人考上了而自己沒有,感覺天都要塌了,但是天并沒有塌下來。
考研失敗是結束,也是開始,一切總會有辦法的。人生的路,不會越走越窄。
以上是小編整理的考研動態信息,陜西文都考研會每天為大家更新詳細的考試資訊,預祝每位考生取得好成績,更多考研熱點相關內容鎖定文都考研動態欄目,如有更多疑問,請及時咨詢在線老師。(免責聲明:本站所提供的內容均來源于網友提供或網絡搜集,由本站編輯整理,僅供個人研究、交流學習使用,不涉及商業盈利目的。如涉及版權問題,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