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能有學上就不錯了,還在乎這個學校那個學校干哈?”VS“我好歹得去個比我本科好一點的學校吧,不然多丟人,圖了啥?”,朋友們,你們選哪個呀?這是最近困擾小編也困擾很多考研黨的問題,一部分同學覺得考一次研就是要考去一線城市,考去好大學才有意義,否則的話本科學歷就足夠了;而另一部分同學比較看重研究生學歷,覺得有了一紙學歷無論哪個學校都行,走向社會更看重能力,工作之后和你畢業自哪個學校關系不大了……
所謂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,一人一個想法,其實都沒有錯,但問題的核心在于,到底你是該跟著自己的心意走,還是像有的同學所說“害怕別人笑話自己去了個不如本科的學校”而不去呢?這就有了大家糾結矛盾的點。小編想借此機會和大家分享一些看法。
考研目的人人不同
從考研目的講,341萬人報考研究生,大家都是帶著不同目的來的,有人為了上985鍍金,給自己找個高的起點,學習更多東西,而有的人的確只是為了這一紙學歷。
這時候,大家心中的目標不同,所以在成績出來后,復試也好,調劑也罷,一切都為了自己內心那最初的選擇去努力就好,這個時候大家大可不必在乎別人怎么看,自己的路自己選,再自己走。研究生就算再寶貴,再重要,也還是無法給每個人的未來人生下定義,不是么?
學校好壞?角度不同衡量不同
再一個,學校的好壞定義不同。比如說綜合實力肯定不在前十,但某個專業出類拔萃強的高校,對于本專業的同學來說就是大神級別的存在,且要想考上也是要費九牛二虎之力的。
再比如一些地緣因素不在一線大城市的985高校 ,就會讓一些想畢業后去大城市就業的同學就首先不會考慮,轉而會選擇其他在一線城市的非985的院校。這樣一比,顯而易見地,從每個人的角度看,學校好壞都是有不同的衡量標準,所以不能一竿子打死一個學校,也不能一概而論的說,還是要看自己的情況,聽從自己的內心。
讀研不應該存在攀比
有的同學確實一開始定的目標是一線城市某985 ,但是在備考過程中,甚至于初試成績之后,發現自己的水平還達不到所謂的好學校,也不想讓自己的分數浪費,就選擇了不如本科的學校,這是很正常的舉動;再一個,大家身邊一定也有不少同學在初定學校的時候就選擇隨大流,這樣下來的結果是會不知不覺的在復習中掉隊,相信這樣的例子大家都見過。到最后別人考上了,你沒有,你以為是自己實力不行,和考研無緣,運氣不好,其實不然,選擇有時候很重要,去一個更適合自己的學校將來出來不一定比清北的差,不知道大家同意嗎?
同理,去一個不如自己本科的院校,鮮少有人會這樣選擇,但若是喜歡某個專業、某個老師甚至是調劑時候走投無路,也請大家大膽選擇,考研是個大趨勢,但擇校擇專業絕不是,每個人都要有自己內心的想法,有自己的選擇,想去就去,覺得沒必要讀一個不如本科的就不去,都是基于大家自己的想法,而不是“覺得丟人”,無論怎樣選,你一定不丟人!